我宁愿家里多一个“熊”孩子 也不希望他太乖巧
1
她小时候家境很优越。但是却受到了和常人不一样的家庭教育方式。
比如平时出去玩,爸爸妈妈总是希望她做出一些让步,把喜欢的玩具和大家一起分享;或者把好吃的让给别人家的孩子……
有一次,妈妈带她和其他小朋友出去吃冰激棱,从身边的孩子开始选择不同的口味,最后一个才轮到他。而她喜欢的那种冰淇淋口味,已经早早被前面那些小朋友瓜分完毕。她觉得很委屈,脸上流露出了不情愿的神色。
妈妈察觉到之后,对她说:你最懂事了,今天就吃这个口味的吧,明天妈妈再给你买其他口味的。当时她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但是却还要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因为爸爸曾告诉她,和小朋友争执是不懂事的表现。
其实她也想任性一次,想拥有一次选择冰淇淋口味的权利,想得到一次彻底的尊重,想要一次公平对待!
但是,这种权利却被一句“要懂事”扼杀在摇篮里。
2
每个做父母的,在面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时,都会有一些自己的处理方式。
孩子周末想去海边玩,有的家长会和孩子讨价还价:乖,你先把作业做完了,我就带你去。于是懂事的孩子开始认真的写作业,写完语文作业写数学作业,还要完成英语背诵,等到作业写完了,一天也就过去了一大半。
而任性的孩子开始不讲道理,整个人躺到地板上,哭着滚来滚去:我就要出去玩,我现在就要去,我马上就要去。
最终,任性的孩子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懂事的孩子却没能去到海边玩,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这种不公平待遇。
会哭会闹的任性的孩子有糖吃,而懂事乖巧的孩子只能通过认真完成任务,遵守与大人之间的不平等规则,用近乎完美的表现来争取那一颗所谓的糖。
懂事的孩子们压抑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地去讨好大人,但是却完全没有哭闹的孩子闹一下来的效果好。
孩子的天性是什么?爱玩、爱闹、自我……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却出落的像个小大人,别人玩的时候乖乖呆在家里,自己意愿受到压制的时候宁愿屈服,身上的衣服一直干净整洁,老师和家长说一他绝对不敢说二……这些孩子或许很有教养,但是却故意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
很多乖巧懂事的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他们事事满足父母的要求,为的就是得到更多父母的关注,换来更多的旁人的表扬。
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那些一味注重学习的孩子,那些表现乖巧懂事的孩子,其实可能并非因为喜欢学习,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委屈自己成为那个样子。而一旦他们进入大学,没有了其他人的推动,可能就会丧失继续学习的动力,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3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些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分成两个组进行简单的测试。
第一轮测试:将提前准备的测试卷发给大家进行成绩测试,结果两组成绩相当,相比而言,第二组孩子还略占上风。
在第二轮测试之前,本着孩子们在第一轮的优秀表现,实验组织者准备给发糖,以此鼓励大家接下来有更好的表现。
糖果先分到第一组小朋友手里,到第二组时候,刚好分完。第二组小朋友情绪上有些不满了。实验组织者说:有小朋友没有分到糖果,没关系,我们接下来吃冰激棱。
冰激棱仍然先从第一组小朋友分起,到第二组时,冰激棱又没了。第二组小朋友委屈万分。但是实验组织者若无其事的说:还是有小朋友没有分到冰淇淋,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要开始测验了。
第二轮测验:第一组小朋友成绩和第一轮测试结果相差无几,但是第二组小朋友成绩却一落千丈,还不及第一组小朋友的一般分数。
前文的两个案例和这个实验,都在告诉我们大家,不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会让孩子陷入到巨大的困惑当中,以至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怀疑和敌意。
4
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乖巧,听爸妈的话,善解人意。但是相对而言,我却不希望孩子太过懂事,太过听话,太过善解人意。我怕孩子会因此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味讨好别人,活不出自我……
不管是懂事也好,听话也好,潜在的意思就是:孩子知道心疼爸爸妈妈,遵规守纪,会主动承担责任,能主动为爸爸妈妈分忧解难。
或许爸爸妈妈认为这样的孩子才让人省事,一言一行都在爸爸妈妈的控制之下:要努力学习,放学之后先写作业,要适当做家务,尊老爱幼,不能违背家长的意愿……
然而,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本该在童年时期无忧无虑、没心没肺地疯玩,他可以任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在那个年纪,孩子却过多地表现出了乖巧懂事,善解人意的一面。在我看来,孩子可能是自我压抑,在爸爸妈妈面前表现出懂事的一面,实则内心非常反叛,表里不一。
因为孩子内心深处,极怕自己“不懂事”的行为违背爸爸妈妈的立场,他们害怕如果不顺着父母的意思,就得不到他们的爱;害怕自己的“不善解人意”会被父母抛弃;害怕自己一任性就会破坏那一点所谓的安全感。
一个孩子,这么小就开始畏首畏尾,不断的用牺牲自己的本来面目来换回本就该属于那个时期的纯真,这会不会太得不偿失了?
孩子的本真,应该是偶尔发发脾气、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疯玩、适当的自私一点、对世俗勇敢说不……
或许这是很多家长眼中的熊孩子,但是这确实孩子自我意愿的真实表达。我宁愿我的孩子皮一点,熊一点,而不是刻意假扮成一个懂事的孩子。
敏敏老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从事国际教育工作近10年,我希望孩子只是个孩子,可以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