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归国潮是胜利大逃亡还是尴尬大逃亡?
近日,路透社一条“中国留学生渴望回国”新闻刷屏了外国各大媒体。一下子引发了外国媒体关于“中国留学生到底想走还是想留”的热议。尽管,近一段时间以来,这类新闻在中国媒体上屡见不鲜。但当这条新闻出现在外国媒体上时,依旧轰动。因为在英美新闻报道语境下,“中国留学生毕业后,还是更渴望留在国外”。到底谁说的对,留学生到底又是怎么想的,我们做的一些调查或许能解答这个问题。“胜利大逃亡”还是“尴尬大逃亡”,听听她们怎么说。
相关阅读:http://essay.lxws.net/taobaowangkedaixiu
以英国为例,自保守党上台后,英国政府收紧了学生签证的时间,其潜台词在于“赶走这些跟我们抢工作的外国人。”
因此,尤其对于英国一年制的留学生来说,在英国工作的可能性被“强行”降低。而美国,自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优先”的极端政策盛行,虽然目前海外留学生在国外工作的机会并没有立刻受到影响,但以特朗普当初的竞选纲领来看,美国收紧留学生工作机会的趋势也比以往更加明显。
而特朗普也间接推倒了整个欧美国家接连二三的“黑天鹅”极右政治势力上台的多米诺骨牌。这些政治家的保守主义政策,也直接并进一步给了外国媒体渲染“外国学生拼命想留下”,“她们想黑下来”等论调的口实。有媒体评价,英美媒体总以一种“高姿态”在“俯视”着这些外国留学生。
而路透社这篇报道,似乎戳痛了英美媒体。让她们看到了另一个最新现实:中国留学生在一开始写毕业论文或者一交完论文后,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着急赶回国内参加企事业单位校招。因为她们认为“中国比国外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记者采访了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马同学,“国内发展速度真的比英国快很多倍,记着以前流行什么,都是从国外传回国内的。现在更多是国内传到国外。以我来说,我是2016年来这边读研究生的,2016年年底的一天我去班里上课,老师用一整节课分析了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并称这是前沿课题,‘中国做到了!’我当时又骄傲又着急,急的是我那会根本不知道什么“共享单车”,感觉自己仿佛跟世界脱节了。”
“后来,2017年7月的某一天,我突然发现我家门口也开始修建共享单车停车位,那时候我就撤回了在这边找工作的英文简历,决定回国。”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赵同学说:“我在这边每天最担心的事就是丢钱包,因为包括BRP(身份证),银行卡等东西一丢,我将寸步难行,而去年,我回了一次国,我只要出门带着手机,那一切都解决了,甚至连我家门口炸油条的小车子,都可以手机支付。”
总而言之,这些年的中国,或许你稍有“怠慢”,就out了。
最近火热的“新四大发明”让世界惊叹:
在2017年最新发布《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6》中,数据显示2016年留学回国人数为43.25万人,较2012年增幅为58.48%。回国与出国人数“逆差”逐渐缩小,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发展。
而在回国学生的专业中,商科往往占据最高比例。接受采访的埃塞克斯朱同学告诉我们,她已经毕业一年多,现正在国企基金公司上班,而在他们公司中,留学生比例超过30%。而在当初毕业时,她们专业也有95%的同学选择了回国。
“我们单位的留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北大清华等学校的学生一起供职在单位核心部门,另一类工作于普通部门,由于我们是个大国企单位,单位并没有特别关照留学生,但我的一些同学选择去了小一些的公司,他们就格外备受重视。”
北京某网络新媒体公司员工告诉记者,在公司过去一年发起新改革过程中,高层领导将留学生作为了重要“基石”,一下子招了30多名海外留学生。去执行公司 “全球视野”的计划和完成引领“年轻人新闻阅读”的野心。
员工A:这些留学生与有经验的老编辑的观念冲突很大,他们喜欢上卡戴珊的新闻而不是王宝强的。
有在此公司的留学生透露,他们这波留学生的工资在13000元到18000元不等。
“我们需要负更多的责任。”据该公司老员工称,有一些中低层公司领导不得不向这些初出茅庐的留学生汇报工作。留学生的入职潮也直接导致了该公司老员工的辞职潮。”据该公司留守老员工透露,“目测,公司将近60%的人都是新面孔。”
目前,该公司的改革还未最终达到目的,但对留学生的大量启用,已经引发了中国媒体行业圈的关注。并有消息称这波留学生将有望在未来主导公司的发展。因此目前,大家都在观望这家中国新媒体公司的未来走势。
那么为什么国内公司更加看重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学生呢?埃塞克斯朱同学说:“我们这波公司的留学生,大家也比较清醒,我们出国并不是为了回国弄个北上广户口,回来勤勤奋奋做房奴。”
“作为一个员工来说,我能感受到,我们跟在国内学校毕业的员工有些区别: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我们留学生是学什么专业的,大家都经历了至少一年的独立生活,我们每天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靠“关系”,靠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因此我们强迫自己的见识更多,乐观面对并揣摩新鲜事物,相应的,我们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角度也比国内的员工更开放一些,更不容易循规蹈矩一些。”
当然,也有留学生并不是外界看来的那么好,有谢菲尔德大学学生向记者爆料,他曾亲身目睹有学生来国外到最后回国还是只会一些基本的交流英语,最后,“他自知无法立足国外,于是就像‘尴尬大逃亡’一样,回到国内找工作,并在淘宝上买一份填满英国各大公司实习经历的简历,去应聘国内工作。”
即便如此,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回国后依旧找不到称心的工作,而同时却不能适应国内的生活,面对过去的家人同学朋友,也只好尴尬笑笑。
因此,这也造成在每一波的留学生回国潮中,留学生的含金量一直都备受争议。
埃塞克斯朱同学:“去年我是有机会留在国外上班,但我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国内,在我看来,如果我当时去英国那个公司,我将很少可能最后奋斗到管理层,外国人做高管,这在现在的国外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我在国外可能将庸庸碌碌,过着轻松的日子,但我回国内,或许最终我也是庸庸碌碌一辈子,但我有更多的机会,去证明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观点在记者的调查采访的留学生中很具有代表性。而让记者感触最深的是,留学生对于自己在国外留学一年时光的珍惜和怀念,但也普遍表达了更愿意回国奋斗的愿望。在20人的调查中,有17人已经下定决心将来回国,他们认为国内比国外发展的更好,更有前途,因此他们将这种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称作“胜利大逃亡”。有2人因为担心国内天气污染问题而犹豫,但他们也表示,看到目前政府对于雾霾等污染问题下了大力气,因此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还是会回去。
但不管留学生回国热潮的走势最终如何,不管是“胜利大逃亡”还是“尴尬大逃亡”。“留学生”这三个字,受关注热度依旧持续升高。媒体已经从以往的片面分析留学生回国率,上升到了“留学生对于国内社会变革起到的深刻作用上”。同时,有媒体总结,“当留学生的体量足够大时,他们将从根本上改变和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